首页迈迪观点 品牌定位的动态进化:从认知边界到增长跃迁

品牌定位的动态进化:从认知边界到增长跃迁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05-21T16:39:34

作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顾问 小迪

品牌定位的动态进化:从认知边界到增长跃迁

在商业世界的坐标系中,品牌定位始终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核心变量。它既非一成不变的教条,也非盲目追逐热点的权宜之计,而是需要根据业务目标与用户认知动态校准的战略罗盘。九阳从豆浆机之王转型为全厨房家电品牌,飞利浦从照明巨头蜕变为健康科技服务商,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理:品牌定位的本质是对用户认知资源的持续经营——既要突破原有品类天花板,又要在用户心智中守住价值认同的边界。当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将定位优化与认知边界洞察相结合,便能在扩张与聚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从生存到进化的质变。



一、动态优化:品牌定位的生命力之源

品牌定位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看似矛盾,实则构成辩证统一体。九阳的转型历程为此提供了最佳注解:早期以“豆浆机=九阳”的定位垄断市场,但当小家电渗透率突破80%时,其通过战略管理重新定义品牌定位为“健康厨房解决方案商”。这一调整并非否定历史积累,而是将核心能力(食品加工技术)与用户新需求(厨房场景升级)创造性结合。通过推出空气炸锅、破壁机等新品,九阳成功将用户认知从单一品类扩展到厨房生态,2022年其非豆浆机品类营收占比已超过60%。

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建立“感知-响应”机制。飞利浦的转型更具启示性:当LED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照明业务时,其通过数据监测发现医疗健康领域的认知关联度——用户对“光科技”的信任可迁移至医疗设备。于是,飞利浦剥离照明业务,将品牌定位升级为“健康科技领导者”,通过战略管理将资源聚焦于呼吸机、影像诊断等赛道。这种基于认知迁移的定位进化,让企业避免了“创新者窘境”,实现了价值重构。



二、认知边界:品牌布局的隐形栅栏

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存在天然边界,这种边界由品牌定位的历史积累与情感关联共同铸就。企业扩张品类时,必须评估主品牌资产的“认知弹性”——用户能否接受品牌跨越到新领域。圣象地板的战略选择印证了这一原则:尽管拥有地板行业第一认知度,但其始终以“高端木质家居”定位为边界,逐步拓展木门、整体厨房业务,避免盲目进入瓷砖、卫浴等关联度低的领域。这种“同心圆扩张”模式,既利用了主品牌势能,又规避了认知断裂风险。

突破认知边界需要战略管理的精密计算。美的集团从空调专家转型为“全屋智能生态品牌”的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赋能重塑用户印象。其早期推出电饭煲、净水器等产品时,用户对“美的=白电”的认知形成阻碍。为此,美的通过战略管理实施“三步走”:首先用智能技术升级传统产品(建立科技认知),继而推出COLMO高端子品牌(试探认知弹性),最终以M-Smart系统实现全屋互联(重构定位)。这种渐进式突破,让品牌边界随着用户认知升级自然扩展。



三、架构选择:定位校准下的战略艺术

品牌架构的本质是认知资源分配策略。当主品牌定位具备强延展性时,单一品牌架构能最大化协同效应;当触及认知边界时,则需通过主副品牌或独立品牌化解风险。华为的“1+N”架构堪称典范:以主品牌“华为”承载“高端科技”定位,覆盖手机、PC等核心品类;通过“问界”“智界”等副品牌拓展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这种设计既保持了主品牌势能,又为突破认知边界预留了战略缓冲区。

战略管理的精妙之处在于动态适配。云南白药从药品跨界日化时,选择保留主品牌而非创立新品牌,这源于精准的认知评估:用户对“止血化瘀”的功能联想,与牙膏预防牙龈出血的需求高度契合。但进军洗发水市场时,其改用“养元青”子品牌,因为“药物”认知与护发场景存在冲突。这种基于定位校准的架构选择,让企业既能享受品牌资产红利,又能控制认知透支风险。



结语:品牌定位——认知边疆的守门人与开拓者

在用户心智的战场上,品牌定位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守护认知资产的城墙,也是开拓价值边疆的旗帜。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深谙定位管理的辩证法——在小米生态链扩张中看到认知复用的智慧,在宝洁多品牌矩阵里发现边界管理的艺术。

未来十年,随着AI技术重塑消费场景,品牌定位的调整频率将指数级提升。企业需要建立更敏捷的战略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认知迁移轨迹,动态优化品牌边界。正如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所言:“成功企业的曲线总是在第一条曲线到达巅峰前,就开始绘制第二条曲线。”或许这正是品牌定位给予我们的终极启示:真正的基业长青,始于对用户认知的敬畏,成于对定位逻辑的驾驭。

关于迈迪品牌咨询公司:

上海迈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3位宝洁品牌经理创业成立,是在中国普及现代品牌管理的先行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科学的品牌建设、管理方法,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传播能力,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配得上中国企业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