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顾问 小迪
在中国加入WTO初期,“Made in China”在国际市场上往往被贴上“廉价低质”的标签。许多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停留在低价、低端的产品上,而非高质量、高价值的品牌。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09年,中国商务部在海外主流媒体上投放了一系列以“Made in China, Made with China”为主题的广告片,强调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价值。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品牌开始寻求国际形象的重塑。
然而,真正推动中国品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是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论述为中国品牌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然而,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利润空间被拥有核心技术的国际品牌占据。例如,一部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中国代工厂仅能获得极小部分,而苹果公司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拿走大部分利润。
这一现实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单纯依赖代工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以华为、大疆、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在全球市场占据技术高地。华为的5G技术、大疆的无人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无不彰显中国创造的力量。中国品牌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扩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无数奇迹。然而,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粗放式增长的问题,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低端加工模式。例如,浙江、广东等地仍有大量企业从事基础建材、服装辅料等低附加值生产,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竞争。
但与此同时,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例如,恒洁卫浴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通过精准的消费者需求洞察,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同样,格力电器凭借“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品牌理念,以严苛的质量标准赢得全球市场认可。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早在20世纪80年代,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就通过“砸冰箱”事件,向全社会宣告中国企业追求高质量产品的决心。如今,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过35%,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仅仅依靠规模优势远远不够,唯有坚持质量为先,才能真正实现从“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跨越。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品牌本质》一书中,迈迪创始人汪德宏指出:“产品力是第一品牌力。”没有过硬的产品,品牌便无从谈起。然而,仅有优质产品还不足以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品牌的核心在于价值认同,在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
过去,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常常面临“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境。例如,许多中国制造的服装、电子产品以代工形式出口,最终贴上国际品牌标签高价销售。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安踏通过收购国际品牌FILA并成功运营,逐步构建全球化品牌矩阵;小米凭借“性价比+生态链”模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国货美妆品牌,则通过社交媒体营销迅速崛起,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品牌不仅是商标,更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中国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品牌管理体系,从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到消费者沟通,形成完整的品牌价值链。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结语:迈向品牌强国的新征程
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三个转变”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中国品牌要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大话语权,仍需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上持续发力。
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唯有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本、品牌引领,才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让“中国品牌”成为高品质、高价值的代名词。
关于迈迪品牌咨询公司:
上海迈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3位宝洁品牌经理创业成立,是在中国普及现代品牌管理的先行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科学的品牌建设、管理方法,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传播能力,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配得上中国企业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