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顾问 小迪
乳业寒冬里,品牌管理才是那件“保暖内衣”
论可持续增长战略如何拯救中国乳企的冬天
2025年的中国乳制品行业,正经历一场堪比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寒冬暴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6.8%,生鲜乳收购价跌回2010年水平,上游牧场亏损面高达90.9%。更惨烈的是,液态奶市场价格战已经卷到“买一赠二”都算基本操作——在北京某超市,原价19.5元的伊利金典鲜牛奶直接上演“买一赠二”大酬宾,蒙牛、君乐宝们纷纷跟进,活脱脱把乳品柜变成了菜市场砍价现场。
但在这场寒冬中,并非所有品牌都在瑟瑟发抖。伊利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扣非净利润暴涨24.2%;蒙牛则通过功能性乳品双轨战略,在高端奶粉领域啃下3.1%的市场份额。同样身处漩涡,为何有人冻成冰棍,有人却能穿着“保暖内衣”蹦迪?答案藏在品牌管理的底层逻辑里。
一、寒冬之下,没有护城河的品牌都是“裸奔”
当消费下行成为常态,乳制品行业彻底进入“淘汰赛”模式。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3%,其中液态奶市场销量、均价双降,堪称“量价齐杀”。更可怕的是,这种颓势正在吞噬整个产业链:上游牧场每卖一吨乳粉亏损1万-2万元,中游乳企为清库存被迫“以价换量”,下游经销商则陷入“不促销等死,促销找死”的恶性循环。
但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市场寒冬,而是企业缺乏真正的护城河。某区域乳企高管曾向迈迪咨询吐槽:“我们也有低温奶,也有进口奶源,但消费者为啥只认伊利、蒙牛?”答案残酷而真实: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没有差异化价值的品牌,连当“备胎”的资格都没有。
二、可持续增长战略:品牌管理的“抗寒基因”
在迈迪咨询看来,乳制品行业的护城河不是靠“烧钱换规模”堆出来的虚火,而是一套根植于消费者研究、科学规划增长要素的可持续增长战略体系。这套体系包含三个核心“抗寒基因”:
消费者研究:品牌管理的“战略锚点”
当90后宝妈开始研究奶粉配方表,当银发族把驼乳当成“第四餐”,乳企的消费者洞察必须从“拍脑袋”升级为“显微镜级”扫描。王牌驼乳业就是个典型案例:他们发现中老年群体对驼乳的需求不仅是“喝奶”,更是“健康管理”,于是直接在阿拉善自建20万亩天然牧场,用“牧场+工厂”一体化供应链打造“放心奶”人设。
反观某些跟风做功能化的品牌,连目标人群是“熬夜党”还是“健身控”都没搞清楚,就敢推出“助眠酸奶”“增肌牛奶”,结果在货架上沦为“气氛组”。
结构性增长:品牌管理的“系统升级”
真正的增长不是靠“爆款单品”续命,而是要构建“产品矩阵+渠道网络+价值链条”的立体防御工事。伊利在下沉市场的操作堪称教科书:通过“织网计划”布局46,000个乡镇网点,开发“金领冠珍护县域专供版”,用新西兰乳源降低成本15%,终端定价低22%却保住48%的毛利率。更绝的是,他们把移动式“智慧营养站”开进县城,用AI检测+区块链溯源把高端产品的信任溢价拉高9.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那些还在幻想“靠常温奶打天下”的品牌,就像拿着诺基亚想和iPhone拼生态——系统落后,注定挨打。
科学监测:品牌管理的“风险预警”
在价格战漩涡里,控价不是“玄学”而是“技术活”。力维网络的监测数据显示,高频监测(每天一次)能捕捉78%的价格异常,而“不定时监测”更让破价治理效率提升40%。伊利用区块链技术把窜货率从12%降到3.8%,四年投入4.2亿元却规避了94.7亿元的货值损失,堪称“用技术换利润”的典范。
三、品牌管理的终极奥义:在寒冬里“种春天”
当行业陷入“降价—亏损—再降价”的死亡螺旋,品牌管理的作用愈发凸显。光明乳业通过加码功能性酸奶,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增长2.5%;新乳业则凭借“鲜立方战略”,把低温酸奶做成“健康刚需”,毛利率稳定在24%以上。
但真正的品牌管理,从来不是“头痛医头”的短期行为,而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就像迈迪咨询反复强调的:乳制品行业的下一个十年,属于那些能“把消费者研究做成肌肉记忆,把科学增长刻进DNA”的企业。
毕竟,寒冬再漫长,春天也总会来。但问题是,当春暖花开时,你的品牌还在吗?
关于迈迪品牌咨询公司:
上海迈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3位宝洁品牌经理创业成立,是在中国普及现代品牌管理的先行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科学的品牌建设、管理方法,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传播能力,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配得上中国企业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