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迈迪观点 调味品行业下半场:没有品牌定位,何谈持续增长

调味品行业下半场:没有品牌定位,何谈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05-20T17:04:03

作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顾问 小迪

调味品行业的冰与火之歌——品牌管理决定生死

一、行业机遇:万亿市场中的结构性红利

中国调味品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行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8%以上。这一数字背后,暗藏三大结构性机遇:

1.规模效应与增长韧性

调味品作为民生刚需品类,展现出极强的抗周期属性。即便在消费整体承压的2022年,行业增速仍达7.2%(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天味业凭借酱油单品突破200亿营收,印证了基础调味品的规模天花板远未触及。

2.竞争格局的碎片化特征

与白酒行业CR5超40%的集中度不同,调味品市场CR5仅18%(2023年数据),海天市占率不足7%。这种分散格局为区域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间:四川吉香居凭借泡菜品类年销10亿,广东美味鲜通过厨邦酱油在华东市场突围,均证明品牌定位的精准性可突破规模桎梏。

3.细分赛道的爆发潜力

消费场景碎片化催生大量空白市场:

松茸调味料品类3年复合增速达45%(欧睿数据),品牌定位"天然鲜味"的松鲜估值超10亿;

鸡调料市场集中度CR3仅12%,川娃子通过"正宗川味"定位实现品类卡位;

低卡沙拉汁赛道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亿,迎合健康化趋势。

4.消费迭代的代际机遇

Z世代(95后)贡献调味品消费增量的60%(CBNData数据),其"0脂0卡""一菜一料"需求催生新品类。老干妈推出迷你装迎合独居场景,李锦记上线"薄盐生抽"切入健康赛道,均体现品牌定位需随消费人群迭代。

二、发展隐忧:战略短视制约长期价值

机遇背后,行业三大顽疾亟待破解:

1.同质化陷阱:跟风者的宿命

火锅底料赛道曾因"网红爆款"效应吸引300+品牌入局,但最终存活率不足5%。某区域品牌盲目跟风推出"0糖酱油",因技术储备不足导致菌落超标,直接损失2000万库存。这暴露出缺乏清晰品牌定位的跟风策略终将反噬企业。

2.战略空心化:从PPT到落地断层

某企业曾提出"三年跻身行业前十"的激进目标,但其市场调研仅覆盖3个城市,渠道布局未下沉至县域市场。这种将品牌定位异化为口号式宣传的战略,最终因脱离实际而流产。

3.体系缺失症:执行层面的短板

直播电商催生众多"网红品牌",但供应链短板导致退货率超40%。某复合调味料品牌因代工厂生产周期不稳定,双十一期间断货率达30%,印证了缺乏配套体系的品牌定位如同空中楼阁。

三、破局之道:以科学增长重构品牌定位

调味品企业的终极命题,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增长模型:

1.消费者洞察:定位的原点

千禾味业通过用户调研发现,35-45岁女性对"零添加"的支付意愿高出行业均价30%。据此,其将品牌定位聚焦"高端健康",2023年零添加系列营收占比超40%。这要求企业建立消费者数据中台,实现需求捕捉的实时化。

2.增长要素规划:定位的路径

天味食品在火锅底料红海中,通过"手工炒制"品牌定位实现差异化。其将产能规划与工艺标准绑定,投资5亿建设可视化工厂,使"传统工艺"可感知、可传播。这启示企业需将品牌定位拆解为可量化的增长要素。

3.监测与迭代:定位的生命周期管理

海天味业建立"品牌健康度"监测体系,涵盖市场份额、价格指数、消费者UGC等12项指标。当监测到"有机酱油"品类增速放缓时,迅速将资源向"速食调味料"倾斜,2023年该品类营收增长55%。这证明品牌定位需具备动态优化能力。

四、未来展望:品牌定位的进化方向

在渠道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新常态下,调味品企业的品牌定位需完成三大升级:

从"产品属性"到"价值主张":如六月鲜"轻盐系列"传递健康生活方式;

从"单向传播"到"用户共创":乌江榨菜通过消费者调研优化包装设计;

从"区域为王"到"全国布局":中高新通过"厨酱油美味鲜"的品牌定位统一全国认知。

结语

调味品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品牌定位的战争。当海天用"传扬美味事业"构建品类认知,当老干妈以"国民女神"形成情感联结,这些案例无不在证明:唯有将品牌定位深植于消费者心智,扎根于增长要素的科学规划,企业方能在万亿市场中锚定可持续增长轨迹。未来的行业领跑者,必将是那些既懂风口机遇,更懂品牌定位战略智慧的长期主义者。

上海市虹口区衡水路151号  前海人寿金融大厦17层Tel:400 7200 518 www.maidi.com.cn


关于迈迪品牌咨询公司:
上海迈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3位宝洁品牌经理创业成立,是在中国普及现代品牌管理的先行者。迈迪品牌咨询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科学的品牌建设、管理方法,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传播能力,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配得上中国企业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