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方:迈迪品牌研究院
完整报告:关注右侧二维码,获取贴身衣物行业报告
持续更新:
2025 中国家庭品牌消费趋势
单纯卖产品是行不通的,要年轻化,要做品牌焕新...这对国货贴身衣物品牌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为什么这些年来,消费者对国货品牌仍然望而却步,或是尝试后失望而归?当我们将视角从单纯的“焕新”转向更深层的“可持续增长”,或许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这不仅是营销策略的转变,更是一场关于品牌本质、用户关系与长期价值的深刻思考。
老牌国货:焕新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系统革命
红豆、三枪等老字号曾是渠道时代的王者,拥有广泛的用户认知和扎实的工艺积淀。走在全国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这些品牌多年来稳扎稳打研究面料、工艺,产品质量值得信赖。它们的优势在于历经时间考验的可靠性与国民度,但短板也同样明显:品牌形象老化,与新一代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脱节,渠道虽广却体验传统。
但真正的品牌焕新不是简单地更换logo、请个年轻代言人或者推出联名款那么简单。这无异于二次创业,需要的是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系统性变革。今天的消费者,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群体,都变得更加挑剔。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舒适和耐穿,更是为日常穿着场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是符合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表达”的产品,是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品牌体验。
因此,品牌焕新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看到、吸引、搜索、接触、选购、购买、开箱、使用到评价,每一个环节的体验都需要被重视、被重新设计。老牌国货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数十年的工艺积淀转化为当代消费者认同的价值叙事?不是讲述“我们有多久的历史”,而是讲述“我们的历史如何为你创造了更好的产品”。例如,将“老式棉纺技术”重新包装为“历经三代人验证的亲肤呼吸棉”,将扎实的工艺与“可持续性”(经久耐穿即是一种环保)、“实用美学”等现代价值观绑定。
同时,如何让传统的渠道优势转化为全链路的体验优势?线下门店不应仅仅是销售点,而应是品牌体验的展厅。可以设立面料科技互动区、提供AI体态测量与精准推荐服务、打造融合生活方式的场景空间(如阅读角、咖啡区),让消费者在触摸产品的同时,沉浸式地感受品牌所倡导的生活理念。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至关重要,使消费者的会员权益、购物偏好实现无缝衔接,从而构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渠道生态。
新兴品牌:从流量爆款到长红品牌的蜕变
蕉内、内外、UBRAS等诞生于互联网的新兴国货品牌,似乎更懂得如何与年轻人沟通。他们擅长捕捉社交媒体热点,精通流量玩法,能够通过精准的KOL投放、内容种草和洗脑式的视觉设计快速打造爆款。他们用“无感标签”、“运动科技”、“舒适无尺码”等新概念,成功打破了传统内衣市场的沉闷,迅速抢占用户心智。
但成也爆款,败也爆款。过度依赖爆款思维,让这些新兴品牌陷入了新的困境。前些年,这些品牌将高昂成本投入营销,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当消费者购买后发现产品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面料体验并非独家、工艺细节有瑕疵、性价比经不起推敲,就会在互联网上分享真实评价,这对品牌来说是实打实的消耗。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高企,一旦营销攻势减弱,增长便难以为继。
回归消费品的本质,产品力才是基石。新兴国货品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这意味着必须将资源从巨额的营销预算中,更多地投入到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上。如何构建真正的技术壁垒和供应链护城河?是投资研发独有的专利面料(如与顶尖材料实验室合作),是自建或深度绑定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智慧工厂,是建立远超行业标准的品控体系。如何避免在激烈的流量竞争中昙花一现?答案在于建立起品牌的“肌肉记忆”——即对产品极致追求的惯性,而非对流量波动的条件反射。
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品牌护城河
无论是老牌焕新还是新品牌长红,最终都要回到品牌建设的本质: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未来的五年,贴身衣物市场的竞争将是“用户运营”深度的竞争。
1. 建立产品信任是基础:科技赋能功能性突破
消费者最终会为真正解决需求的产品买单。一件能够真正解决夏季汗渍困扰的T恤,一条多次洗涤仍保持形状的打底裤,这些产品自己会说话。未来五年的趋势是智能化和功能精细化。品牌可以探索将智能传感技术应用于健康监测内衣(如心率、呼吸监测),开发更具针对性的 thermoregulation(体温调节)面料,或为特定场景(如孕期、术后康复)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将科技力转化为可感知的产品力,是建立信任最坚实的途径。
2. 创造情感连接是关键:深耕场景化与个性化
品牌需要从卖产品转向卖生活方式,成为消费者自我表达的一部分。未来的内衣不仅是穿着的物件,更是情绪和身份的载体。针对新生代父母的育儿焦虑设计易于穿脱的哺乳内衣;为都市单身青年提供匹配独处场景的、兼具舒适与美感的家居服;帮银发一族找到既得体又时尚、便于穿脱的适老化设计。通过深度洞察不同人群的细分场景,品牌可以与用户建立超越交易的情感共鸣。
3. 构建价值认同是延伸:践行可持续的真诚承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关注品牌的社会责任与环保实践。他们希望自己的消费选择能够对环境友好、能够支持公平生产。品牌需要将可持续发展从口号转化为行动——使用可追溯的再生材料(如回收塑料瓶制成的纤维)、推行环保包装、设计可完全降解的无感标签、确保供应链的公平贸易。并用温暖、透明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让消费者感到他们的每一次购买都是在为自己认同的价值观投票。
4. 培养社群生态是保障:让用户成为品牌共建者
鼓励用户分享使用场景与生活故事,让品牌成为用户叙事的一部分。一位妈妈分享穿着某品牌哺乳内衣轻松应对双胞胎喂养挑战的经历,比任何广告都更能打动同类人群。品牌可以搭建线上社群,举办线下体验活动,邀请核心用户参与新品试穿与设计提案,甚至共创联名产品。这种深度互动不仅带来了极高的用户忠诚度,更能为品牌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和口碑动力。
结语:迈向可持续品牌之道——国货内衣的未来五年
展望未来五年,中国贴身衣物市场将告别野蛮生长的流量时代,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的“品牌时代”。消费者在信息爆炸中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他们将用更高的标准审视品牌:不仅要产品好,还要价值观同频;不仅要体验佳,还要有情感归属。
对于老牌国货而言,未来的机会在于“重估经典”。利用其深厚的供应链根基和国民信任度,通过系统性的数字化和体验升级,将“可靠”这一核心资产转化为新时代的“可信赖生活方式伙伴”。它们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以创业者的勇气,打破组织内部的惯性,真正以用户视角重构所有流程。
对于新兴品牌而言,未来的机会在于“深度创新”。在凭借敏捷性快速试错后,必须沉下心来构建难以被复制的技术和供应链壁垒,完成从“网红”到“科技品牌”或“生活方式品牌”的跃迁。它们最大的挑战在于抵制短期增长的诱惑,将资源投入到可能不会立即见效的长期价值建设中。
行业的未来趋势已清晰可见:产品功能科技化、穿着场景细分化、品牌价值绿色化、用户关系社群化。
最终,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并无通用模型,但其核心始终清晰:品牌的本质是消费者,是所有策略的起点与终点。这要求品牌具备持续“倾听”的能力,捕捉那些细微的、未表达的消费痛点;要学会创造“用户叙事”,让真实用户成为品牌故事的主角;要建立长线思维,抵制短期流量诱惑,坚持将资源投入研发与用户关系维护。
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在经营一段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关系。用户可能因为营销被吸引第一次购买,但会因为体验、情感和价值观而留下,并主动成为品牌的传播者。
国货内衣品牌的真正机会,不在于一次性的焕新营销事件,而在于日复一日地贴近消费者,在每一个产品细节、每一次交互体验、每一份社会责任中,积累信任,深化关系。最终,品牌将长成用户心中自然且不可替代的存在,从容穿越周期,实现持续生长。这是一条更艰难的路,但也是一条更坚实、更能通往未来的路。
添加右侧二维码回复:
「公司+姓名+职务+电话+贴身衣物行业报告」
获取电子数据报告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