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荡的时代洪流中,中国企业迎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生存的必然要求,更是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坦途,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必须依靠坚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石。核心竞争力的锻造与提升,无疑是企业穿越周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抓手”。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他人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这要求企业深耕关键领域,将优势锤炼成锋。以华为为典范,其在通信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筑起深厚的技术壁垒。无论是“鸿蒙”系统突破终端生态封锁,还是在5G技术领域的全球引领与6G的抢先布局,华为都证明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核心竞争力不仅支撑着华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奠定了国家突破技术封锁的战略基础。同样,格力电器视质量为生命线,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建立了远高于行业的品控体系和售后服务标准,坚定推行产品“十年免费包修”政策,通过格力强大的制造体系和品控能力支撑着产品“高质量发展”,为其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尊重。
深耕核心竞争力需要系统构建战略能力:技术壁垒为骨,品牌价值为翼,管理能力为魂。
安踏正是这一战略的成功实践者。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安踏没有固守低端制造,而是以战略并购构建了涵盖多个细分市场定位的全新多品牌矩阵(包括斐乐FILA、迪桑特DESCENTE等)。更重要的是,安踏并未简单收购品牌授权,而是深入整合并强化技术研发(如创新的“氮科技”中底材料)与品牌运营能力。通过深度整合全球设计研发资源与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安踏打造了覆盖从大众市场到高端专业领域的产品力,实现了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也加速了其全球化步伐。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构建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征程。核心竞争力培育绝非一日之功,要求企业具备长期思维,在核心战略节点持续发力。同时,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中更需肩负社会责任。华为扎根核心技术研发所体现的韧性与引领力,格力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安踏对价值链的整合与创新溢出效应提升产业实力,无一不是企业担当的表征——将国家所需、行业所盼与自身所强紧密结合,为“高质量发展”赋予更深远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价值创造的深层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效率优先转向长期能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实现商业目标的同时,需承担更大的时代责任。
锻造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为提升市场话语权或财务表现,更是中国企业实现真正“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一跃。唯有锚定核心能力、持续投入并敢于超越自我,方能引领整个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