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企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需求变化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迈迪品牌战略咨询-小迪

更新时间:2025-09-25T01:56:26

在全球化竞争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企业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明确导向,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命题。在高质量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需求呈现动态演进特征。本文将剖析华为、格力、比亚迪、海尔、安踏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能力重构路径,揭示其背后的战略逻辑与需求变化。

阶段一:基础生存期——技术为本的攻坚需求

高质量发展初期,企业首要任务是突破技术“卡脖子”瓶颈,构建核心技术壁垒以实现生存自主性。这一阶段强调技术自立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支撑,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华为的芯片攻坚即是典型案例。面对美国技术封锁,华为将海思半导体部门调整为战略核心,通过千亿级研发投入实现麒麟芯片、昇腾AI芯片等自主化突破。其鸿蒙系统从备用方案升级为万物互联底座,正加速构建软硬件协同生态。华为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摆在首位,只有筑牢基础底座,方能支撑后续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延伸。这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提出“高强度投入、全链条贯通、抗风险韧性”三重需求。

阶段二:规模发展期——系统化能力的整合需求

当企业建立技术根基后,高质量发展进入规模扩张阶段,竞争力培育重心转向产业协同效率提升与标准体系构建。格力电器的发展轨迹极具代表性。

​​格力电器在空调领域掌握压缩机核心技术后,其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向全链路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制造升级生产基地,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柔性制造;在质量管理端建立“T9管理体系”严控全流程品控;在服务端推出“十年免费包修”重塑行业标准。其核心竞争力逐渐从单一技术优势,扩展为“研发-制造-服务”系统化能力。此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通过数字化、标准化与规模化三力融合,实现产业链资源的高效配置。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同样映射此逻辑:从电池技术领先出发,自建IGBT芯片产线、研发e平台3.0架构,最终实现三电系统100%自供能力,为电动化转型提供体系保障。

阶段三:价值跃升期——生态化创新的协同需求

当企业迈向行业领军地位时,高质量发展亟需打破单一企业边界,通过技术溢出与资源开放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这一阶段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强调价值共创与社会赋能。

​​海尔智家的开放生态模式印证了此趋势:其自主研发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模块化输出,赋能15个行业超8万家企业实现柔性化升级。核心竞争力已从产品制造能力跃迁至平台化赋能能力,为产业提供整体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

同样,中航发商发的突破路径体现了这一阶段需求。在研制长江系列航空发动机时,不仅联合上海交大等高校突破单晶叶片技术,更通过适航标准体系建设带动百余家供应链企业提升制造能级。这种生态化协同加速了国产航发产业链的整体高质量发展进程。此阶段对创新网络的构建力、技术标准的定义权、知识共享的机制设计提出全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目标体系,更是能力进阶的动态进程。企业需精准识别所处阶段的核心诉求:生存期重技术攻坚、发展期强系统整合、跃升期建开放生态、转型期求前瞻突破。唯有在高质量征程中持续重构核心竞争力内核,方能在百年变局中筑牢发展根基。这正是华为穿透封锁、格力重塑标准、比亚迪领跑电动化、海尔赋能制造、安踏穿越周期的共同密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没有永恒的优势,只有永恒的进化。

对此内容感兴趣?

希望与您深度交流。如需咨询或探讨,欢迎随时联系迈迪

小迪@迈迪品牌咨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