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专精特新”战略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已成为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的基础力量。作为经济活力的源泉,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变革和责任实践,既推动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又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提供了微观基础。两者的协同,不仅需要政策体系的精准扶持,更依赖中小企业自身的转型动力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政策协同:构建中小企业参与的制度保障
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张网、四平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等全流程服务。这一政策将高质量发展要求嵌入中小企业成长的全周期,要求企业在技术升级、环保改造中同时满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具体实施层面,多地政府推出“绿色信贷+技术补贴”组合政策,例如浙江省对采用光伏能源的中小企业给予30%的设备投资补贴,并联合银行提供低息绿色贷款,直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技术创新:格力电器的绿色实践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参与协同机制的核心路径。格力电器通过“零碳源”技术实现空调能耗降低,其研发的光伏直驱技术使空调设备直接利用太阳能供电,年减少碳排放。例如,格力在河北邯郸的工厂通过安装光伏板,年发电量覆盖全厂30%用电需求,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推动了绿色制造。在材料回收领域,格力建立覆盖全国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年处理能力达,通过自动化拆解技术提取铜、铝等金属,回收率达98%,年减少碳排放。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更通过供应链管理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减排。
产业协同:顺丰控股的绿色供应链实践
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需要全产业链的参与。顺丰控股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在运输环节,顺丰投入运营的新能源货车超,并在长三角地区试点氢能源重卡,年减少碳排放。在包装环节,顺丰推广“绿色循环箱”,通过可折叠、易回收的设计,使单包裹耗材减少。例如,顺丰与浙江某包装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物基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包装,年减少塑料使用量。这种全链条的绿色升级,既保障了物流效率与用户体验,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驱动:消费者需求与商业价值的统一
市场机制在协同机制中发挥调节作用。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长,中小企业通过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例如,伊利集团推出“零碳牧场”计划,通过优化牧场管理、推广光伏能源等方式,实现牧场运营的零碳排放。其生产的有机奶产品因符合消费者对健康与环保的双重需求,在高端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种市场反馈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投入。同时,政府通过绿色金融、碳交易等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激励。2025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转型项目。
结语
中小企业是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的基础力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市场驱动,格力电器、顺丰控股、伊利集团、吉利汽车等企业已探索出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全行业共识,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协同机制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延伸,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这一进程不仅需要中小企业的主动作为,更依赖政府、大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