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攀登价值链高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引擎。然而,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与陷阱。因此,科学识别并有效防范核心竞争力培育中的关键风险,是保障企业行稳致远、实现真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必修课。
风险要点一:技术路径押注偏差——宁德时代的“极限投入与多元探索”平衡术
对于技术驱动型企业,技术方向的误判是颠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隐患。核心技术投入庞大且周期长,一旦选错赛道,轻则导致资源浪费、丧失高质量成长窗口,重则威胁企业生存。宁德时代的实践提供了防范此类风险的关键启示:既要有聚焦主航道的“极限投入”魄力,又需构建前瞻性的技术多路径探索能力。
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LFP)和三元锂(NCM/NCA)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甚至更前沿的固态电池技术。其风险防范核心在于:一方面,通过巨额、持续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高),在主航道建立难以逾越的性能和成本壁垒(如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防范技术路线风险的要点在于:避免孤注一掷,在核心技术聚焦的同时,构建系统性、多样化的未来技术储备与预警机制,为长远高质量发展铺设多条“安全轨”。
风险要点二:资源错配与能力失衡——飞鹤乳业的“全产业链深耕与社会责任协同”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往往需要巨额资源投入。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最大的隐忧并非资源不足,而是资源的分散、滥用或偏离高质量目标,导致核心竞争力建设“空心化”。飞鹤乳业的成功转型,深刻诠释了防范资源错配风险的核心要义:将以“品质”为核心的能力建设贯穿全产业链,并将社会责任内化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飞鹤的经验警示:防范资源错配风险,必须将战略资源精准注入决定产品与服务高质量表现的关键环节和价值链的断链、短板处,杜绝非战略性扩张。只有将核心竞争力构筑于坚实产业链基础之上,并让社会责任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高质量要素,企业方能规避能力失衡的陷阱,实现高质量的有机增长。
风险要点三:组织僵化与变革迟滞——新希望集团的“敏捷组织与数字化转型护航”
高质量发展要求核心竞争力持续演进。然而,既有组织架构、思维模式和文化惯性,往往成为变革的最大阻力。组织僵化将导致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创新能力受抑,最终使培育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沦为“昨日辉煌”的枷锁,阻碍高质量提升的活力。新希望集团在农牧行业的深刻转型,为防范组织风险提供了经典范本:运用数字化转型重构组织模式与决策链条,打造面向未来的“超级敏捷体”。新希望的实践证明:唯有持续优化的组织土壤,才能支撑核心竞争力不断动态升级,永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结语:风险防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护城河
培育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进攻之矛”,而科学防范其过程中的风险则是“防御之盾”。从宁德时代的“多技术路线押注”、飞鹤乳业的“全产业链聚焦与责任协同”、到新希望集团的“敏捷组织再造”,标杆企业的成功表明: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将风险意识贯穿核心竞争力培育全程。风险防范不仅是危机应对的被动之举,更是企业面向高质量发展主动进行战略优化、强化内生韧性的核心治理能力。唯有将风险意识内化为战略基因,在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构建与升级中构建坚不可摧的风险“安全网”,企业才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基业长青的高质量愿景。筑牢风险防线,是企业追求可持续的、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与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