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人才培养: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迈迪品牌战略咨询-小迪

更新时间:2025-09-25T01:56:45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我国数字技能人才缺口已超2500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如何构建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既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也离不开企业深度参与和政策系统引导,三者协同方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革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新型人才需求,传统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制造业领域,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既懂机械制造又精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要求技术人员同时掌握3D建模和AI算法。在农业领域,拼多多"多多农园"项目需要既熟悉农业种植又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农人",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服务行业同样面临人才升级挑战。滴滴出行构建的智能调度系统,需要既懂交通管理又精通算法优化的复合型人才,其动态匹配供需的算法模型已覆盖3000万单日订单。医疗领域,东软集团与华为联合开发的医疗AI诊断系统,要求医生同时具备临床经验和数据解读能力,这种跨界融合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

区域发展差异进一步放大人才能级差距。东部地区腾讯"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每年培养2万名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80%进入制造业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而西部地区京东科技在成都建设的"智能物流枢纽",急需既懂物流管理又精通自动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人才供给率仅达需求量的60%。这种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成为破解供需矛盾的关键路径。中兴通讯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5G+工业互联网学院",开设通信工程与智能制造交叉课程,学生实习期间即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用友网络联合江西财经大学打造"企业服务大模型实验室",通过模拟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字技能认证体系正在重塑人才评价标准。蚂蚁集团推出"区块链技术认证",涵盖智能合约开发、加密算法等核心模块,持证人员平均薪资较行业水平高35%。腾讯建立"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通过实战项目考核算法优化能力,认证通过者进入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比例达70%。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认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的人才筛选机制。

三、企业主导的实战型培养

头部企业通过"项目制教学"实现人才快速赋能。阿里云推出"云上工程师计划",学员在真实云环境中完成网站部署、数据迁移等任务,考核通过者直接获得阿里云工程师认证。京东物流建立"智能仓储实训基地",学员操作AGV调度系统、无人仓管理软件,实战能力提升速度较传统教学快3倍。这种"做中学"模式,使学员入职后即可承担核心业务。

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人才生态联盟"。华为发起"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联合72所高校共建课程,每年培养鲲鹏、昇腾生态人才2万名。浪潮集团建立"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联盟",整合300家企业资源,开发设备联网、数据治理等实战课程,学员就业对接成功率达85%。这种生态化培养模式,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人才培养,是支撑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企业主导的实战培养、政策引导的保障机制,我国正构建起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人才生态。从腾讯的数字技能认证到中兴通讯的交叉学科建设,从阿里云的云上工程师计划到浪潮集团的实训基地,每个创新举措都在为高质量发展输送合格建设者。当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当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人才辈出、产业兴盛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对此内容感兴趣?

希望与您深度交流。如需咨询或探讨,欢迎随时联系迈迪

小迪@迈迪品牌咨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