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资源高效利用已成为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的关键抓手。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变革和政策引导,推动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可持续发展目标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两者的协同,不仅需要政策体系的完善,更依赖企业实践的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政策协同: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框架
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协同。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到2030年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世界领先。这一政策将高质量发展要求嵌入资源循环利用的全链条,要求企业在废弃物处理中同时满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具体实施层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激励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发展。例如,比亚迪建立覆盖全国的电池回收网络,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2019年回收超100万块废旧电池,其中90%通过梯次利用技术再应用于储能电站、照明设备等领域,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降低了碳排放。这种政策与企业的联动,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保障作用。
技术创新:比亚迪与阿里巴巴的实践路径
技术创新是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驱动力。比亚迪通过“回收-检测-分拣-拆解-处理”全流程体系,实现了电池资源的高效闭环利用。其梯次利用技术将退役电池剩余电量用于电网调峰,每年回收约10万吨电池,其中70%在梯次利用后仍保持80%以上容量。在材料回收环节,比亚迪采用火法冶金技术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钴、镍等金属,回收率达95%,年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可提取1500吨金属,既保障了原材料供应,又减少了矿产开采的环境压力。
阿里巴巴则通过绿色物流体系推动资源高效利用。菜鸟网络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箱型设计,使单包裹耗材减少15%,2023财年累计节省包装材料18.4万吨,相当于少砍伐300万棵树。在运输环节,菜鸟速递城配电动车占比达33%,小蛮驴无人配送车累计完成2900万单,智能路由系统通过优化配送路径减少30%空驶里程,仅2023年双11期间就降低碳排放超10万吨。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通过全链路减碳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产业协同:全链条的绿色升级实践
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需要全产业链的参与。以腾讯为例,其通过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技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腾讯采用变速风扇和液体冷却技术,使CPU风扇速度降低20%,液体冷却装置帮助CPU运行温度降低,减少了冷却能耗。同时,腾讯通过提高数据中心温度设定,利用现代服务器可在更高温度下运行的特点,进一步降低了冷却系统的用电量。
在制造端,吉利汽车通过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将单车水耗降至1.6立方米,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其西安工厂通过自建52兆瓦超级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达4750万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7000吨,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工厂。这种全链条的绿色升级,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
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是新时代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市场驱动,比亚迪、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已探索出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全行业共识,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协同机制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延伸,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这一进程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作为,更依赖政府、社会与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