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对外开放政策与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方向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迈迪品牌战略咨询-小迪

更新时间:2025-09-25T01:57:08

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度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关键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已成为驱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高质量发展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其内涵强调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安全韧性与福祉提升。对外开放政策能否精准发力、深度协同,决定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高度。当前协同过程中仍存挑战:部分行业开放深度不足,外资准入隐性壁垒有待破除;国内标准与国际规则对接有待加强,制度型开放潜力释放不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面临重构压力,产业链国际竞争与合作需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破解这些难题,需推动开放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进行更高层级的耦合创新。

为最大化对外开放对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与赋能作用,亟需从以下方向深化协同:

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接轨国际、优化营商的市场环境:​​

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核心在于破除隐形门槛,深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更高水平“联通”: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开放前沿,试点推行国际领先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模式。例如,上海借鉴新加坡经验完善离岸贸易监管,显著提升了其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贸易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能力。系统梳理和主动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协定条款,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标准互认等领域率先突破,为构建安全开放的高质量发展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建立外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外资准入后的国民待遇落地实效,优化税收、外汇、人才签证等配套政策。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全球灯塔工厂的成功投资与高效运营,体现了德国成熟的“审批一站式服务”对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显著促进作用。中国应学习国际经验,构建“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平台,保障外资企业在华参与高质量发展的便利性与预期稳定性。

优化要素跨境流动,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

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高效配置,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策需破解流动壁垒,促进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聚合。

加速前沿产业开放合作:在确保国家核心利益与产业链安全可控前提下,有序扩大生物制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制造、应用环节开放。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实践证明,高水平开放通过导入国际标杆企业,能极大激发本土供应链创新升级活力,驱动区域产业链整体跃升,实现多方共赢的高质量发展。

升级金融开放与资本跨境服务能力:稳妥扩大金融服务业制度型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债券(熊猫债),引入长期资本服务中国产业升级。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支付结算在跨境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降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腾讯、阿里等大型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运营高度依赖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流动服务,亟需政策进一步优化保障。

畅通国际化人才自由流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优化外籍顶尖人才和留学生的出入境、在华长期居留、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参考深圳对国际科研人才实施的“一揽子便利措施”,推广国际人才单一窗口服务模式,为其深度融入中国创新体系、服务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扫除障碍。

唯有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优化要素全球配置,构筑企业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并辅以高效的机制保障与精准的风险管控,才能最大化释放对外开放红利,使之成为驱动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跃升、实现更全面、更均衡、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对此内容感兴趣?

希望与您深度交流。如需咨询或探讨,欢迎随时联系迈迪

小迪@迈迪品牌咨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