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产业升级双重驱动下,能源优化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口。通过系统性重塑能源结构、提升用能效率、构建循环机制,制造业可同步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增效的双重跃升。宁德时代、海尔集团、上汽通用等领军企业以能源革命为支点,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实践路径。
一、能源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座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这一转型聚焦三重突破:
绿电替代规模化:宁德时代宜宾“零碳工厂”利用四川水电资源实现100%绿电供应,年减排二氧化碳超40万吨,单位产能能耗较传统工厂下降62%。高质量发展在此体现为能源供给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多能互补智能化:海尔中德智慧园区集成光伏、地源热泵与燃料电池,通过智能微电网动态调节能源组合,使可再生能源占比达85%。这种结构性优化直接降低能源成本33%,驱动高质量发展进入低碳新阶段。
能源资产证券化:上汽通用将厂区20兆瓦光伏电站资产打包发行碳中和ABS,募资投入新产线建设,形成“绿电收益反哺制造升级”的闭环。该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金融支持。
潍柴动力的实践更具深度:其济南总部基地建成全球最大氢能产业园,利用工业副产氢驱动燃料电池生产,实现制氢与用能在园区内零碳循环,每台发动机生产碳足迹降低5.3kg。此类结构重组,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基石。
二、用能效率跃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突破传统能效瓶颈需以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双轮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1)智能控制系统重构
海尔构建覆盖全工序的能源物联网平台:
空压站群控系统依据订单波动自动启停设备,年节电1200万度
注塑机伺服改造降低待机功耗,单机日省电412度
烘干环节余热回收装置提升热能利用率至92%
该体系推动万元产值能耗降至0.025吨标煤,较行业均值低46%,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标杆。
(2)工艺链低碳再造
宁德时代创新“极限制造”模式:
极片干燥工序采用辐射加热替代热风循环,能耗下降37%;
化成车间引入磁悬浮冷机,冷却能效提升50%;
蒸汽余压发电装置每年回收电能800万度;
配合数字化能耗看板实时监控0.1%级能效波动,工厂整体能源效率年提升率达7.2%,高质量发展在每项工艺革新中加速落地。
三、循环经济闭环:高质量发展的永续保障
构建能源-资源协同循环机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底盘:
冷能循环范式:上汽通用金桥基地回收厂区液态氧汽化过程的巨大冷能(-196℃),通过换热系统转化制冷数据中心服务器,年省空调电耗2400万度。高质量发展展现于“工业废弃能”的价值再创造。
碳素流管控生态:潍柴动力建立铸造废砂-水泥原料、机加工余料-3D打印粉体的多级转化体系,能源载体循环利用率达93%。该模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28%,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安全的统一。
更系统的突破来自宁德时代“锂离子闭环”:退役电池经智能拆解后,黑粉材料再生利用率达99.3%,贵金属回收纯度达99.98%。这种循环链使新品制造能耗降低37%,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不可复制的资源壁垒。
结语:以能源革命重塑制造基因
能源优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降碳路径。上汽通用浦东基地的实践印证:通过光伏覆盖、数字管控与冷能梯级利用,单车间年节电2.1亿度,相当于减少16.5万吨碳排放。当每台设备都成为能源网络中的智能节点,每项工艺都嵌入闭环流动的碳素流,中国制造将在低碳转型中完成发展质量的根本性跃升。那些率先将能源基因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在碳中和时代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