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全行业实现内涵式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共享成为决定性力量。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要素共享机制,能够有效破除资源流动壁垒,激发协同创新潜能,为各行业实现高层次竞争、可持续进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基础设施共享: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流通根基
高效互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撑要素无障碍流转、赋能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物理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整合港口群资源,实现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的数据联动与仓位共享,显著提升了区域物流效率。比亚迪依托大湾区“多式联运+数据互通”的智能物流体系,实现了深圳总部(研发)与肇庆基地(制造)的电池零配件按需调配无缝供应,大幅缩短了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反应时间,是其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长三角地区则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科技设备与检测资源的共享共用。
产业生态共享: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高端集群
区域协同形成的产业生态共享机制,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与紧密配套协作,持续提升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与整体抗风险水平,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打造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其核心在于构建了资源共享型锂电生态圈:利用宜宾丰富清洁水电资源建立零碳工厂,吸引上游供应商贝特瑞(负极材料)、科达利(结构件)等核心企业就近布局;并与成都、重庆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如长安深蓝)形成联合技术攻关平台与产能协同响应机制。该深度资源要素共享体系极大提升了产品迭代速度与供应链韧性,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引领全球技术突破、实现尖端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集群。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集群则以“寿光标准”为核心纽带,推动区域内物泽农业(智慧种植)、凯欣冷链(物流共享)与鲜馥电商(渠道共享)协同运作,依托标准化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的要素无缝流转,驱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
创新资源共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知识、技术与人才的共享开放机制,能极大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成为驱动行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湖北依托武汉“光芯屏端网”战略产业集群,搭建“芯光科教融合平台”实现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烽火通信等龙头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国家级实验室共享关键研发数据与试验设施。这种核心科研能力共享机制催生了多项存储芯片原创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创新力,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基础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烟台万华化学联合青岛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建立的“先进聚氨酯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则实现了高校理论成果、企业研发需求与区域中试基地的高效对接。
机制创新实践: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土壤
领先企业正通过创新机制探索多层次要素共享的可行路径。福耀玻璃构筑“资源要素地图”:在贵州建立石英砂原料低碳加工中心满足辽宁浮法玻璃制造基地需求,同步整合中美两地设计研发资源,构建了研发与生产资源高效互补共享的全球布局,是其从成本优势迈向技术驱动型汽车玻璃供应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更具革命性:该平台为安徽、山东等多地中小企业提供共享设计能力、柔性制造产线、智能采购资源。
唯有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开放协同的共享机制与可信技术平台,方能促使人才流、资金流、数据流、创新流在区域间高效交互,实现从“单点突进”到“体系升级”的质变,使资源共享成为引领各行各业迈向高效率、高创新、高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战略引擎,最终构建起多元主体共生共荣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