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数字安全保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前提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迈迪品牌战略咨询-小迪

更新时间:2025-09-30T02:49:45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然而,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非坦途。融合的深度推进,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智能系统的深度应用,这些都使得数字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和不可或缺的前提。没有稳固牢靠的安全保障,深度融合便如空中楼阁,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也将失去根基。因此,构筑坚实、可信、动态进化的数字安全防线,是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性任务。

安全漏洞:融合道路上的重大风险隐患,威胁高质量发展根基

当前,数字技术与产业应用的快速融合,在带来巨大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显著扩大了安全威胁的暴露面和攻击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高企:工业控制系统、能源电力系统、交通物流网络等国民经济命脉的智能化程度日益加深,一旦其核心系统或数据平台遭受勒索软件、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或供应链攻击,将直接导致生产停滞、供应链断裂,引发重大经济损失和系统性风险,严重损害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造业龙头企业对此尤为关切。

​​数据要素流通信任危机:数据是融合的核心要素,但其确权、流转、共享过程中面临窃取、滥用、泄露的巨大风险。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合规问题尤其复杂。如果企业核心经营数据、用户隐私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数据价值难以释放,基于数据的精准决策和创新应用将无从谈起,这从根本上阻碍了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力和敏捷反应。​​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这是高质量发展安全的头等大事。要求运营单位严格落实等级保护制度,部署具有主动防御能力的安全解决方案。华为提供的覆盖网络、终端、边缘计算的端到端安全产品组合,结合态势感知平台,可有效提升对工控系统、能源设施等关键目标的防护响应能力。同时,常态化的攻防演练和实战化运营是检验和提升韧性的关键。

​​筑牢数据安全流通的信任基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下数据价值释放的前提。需综合利用加密技术(如同态加密、机密计算)、隐私计算技术(如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和区块链(存证溯源)等手段,在保护数据主权和隐私的前提下,促成数据价值的合规安全流动。​​推动安全技术与数字原生技术同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对新技术的依赖加深,安全配套必须并行。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需要发展对抗性检测、模型可解释性、鲁棒性增强等安全技术。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安全治理: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安全可控的产业基础。要求企业建立从设计、采购、交付到运维的软件物料清单(SBOM)机制和漏洞响应流程。奇安信提供的供应链安全监测平台,帮助企业识别上游开源组件和商业软件风险,是构建安全可靠生态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员参与。人是安全链条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必须加强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安全培训,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文化氛围。阿里云推出的安全培训认证体系和情景化实战靶场,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实战型安全人才,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安全软实力支撑。

结语:安全为先,融合致远,行稳而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级形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数字安全保障是这一征程中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前提和不可逾越的底线。唯有将安全意识深植骨髓,将安全责任压实到每个环节,构建起动态综合、自主创新的安全保障能力体系,数字经济的新动能才能在安全的闸门内奔涌不息,实体经济才能在一个稳定、可信的环境中释放更大的高质量发展潜力。

对此内容感兴趣?

希望与您深度交流。如需咨询或探讨,欢迎随时联系迈迪

小迪@迈迪品牌咨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