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赛道,而“高质量发展”正是这场竞赛的中心命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摆脱传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发展模式,构建以高效、循环、清洁为特征的绿色制造体系,特别是深化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关乎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更是关乎国家产业竞争力与生态韧性的战略抉择。
我国制造业规模雄踞全球,却也面临着资源禀赋约束趋紧和环境承载力受限的突出矛盾。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开采-制造-废弃”)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带来了沉重的生态环境负担。唯有将资源循环利用深度融入制造全链条,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才能真正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彻底革新生产方式,高质量发展强调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挖掘,高质量发展呼唤一种资源与环境成本最低的产业生态。通过政策引导、标准设定与市场激励,资源循环利用已从可选配项转变为实现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必选项。
循环利用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化应用,正是驱动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再制造赋予产品新生:如同卡特彼勒在华建立的庞大再制造体系,其通过对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泵等核心部件的专业拆解、修复和性能升级,有效实现了资源的“价值再造”。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用户维保成本,更显著削减了原材料开采需求与新品生产能耗,成为制造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的典范路径。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是资源效率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缩影。
绿色供应链助力闭环流动:作为钢铁巨头的宝钢股份,大力构建了以废钢资源为核心的循环利用供应链体系。宝钢积极布局大型废钢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废钢的高效回收、精密分选和规模化利用,显著降低了钢铁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与碳排放强度。这不仅体现了产业链协同下的高质量发展诉求,更是打造安全可靠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闭环回收驱动材料革命:联想集团的实践展示了对循环材料的创新应用。其将废旧电子产品的塑料外壳加工处理,重新制成新款产品部件(如支架、电池盖),成功减少了初级塑料的使用量,有效缓解了塑料污染压力,也为高质量发展下的资源利用贡献了价值。这种在产品设计和材料应用源头融入循环理念的实践,提升了制造业整体绿色化水平,是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储备。
资源循环利用对于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多维且关键的:
资源安全保障:循环利用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高度依赖,提升供应链韧性,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特别是在关键战略矿产领域,循环利用对于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这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安全底线。
当卡特彼勒的再制造机械、宝钢的循环钢铁链、联想的闭环塑料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时,资源循环利用已不再仅是技术选项,更是塑造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抓手。将循环理念贯穿于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全周期,不仅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更是制造业实现效益更优、创新更强、生态更友好、安全保障更可靠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的产业版图中,能否构建强大的资源循环体系将是衡量一国制造业是否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分水岭。推动资源从“消耗性资产”转化为“循环性资本”,方能在有限的地球承载力边界内,开辟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永续之路,是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最终落脚点。这是关乎可持续命运的资源革命,更是中国制造业向绿色高端跃迁的真正考验——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框架下,唯有资源高效循环与可持续利用,才能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