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效益提升,更强调资源消耗最低化与环境影响最小化。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核心纽带,物联网(IoT)技术为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成为企业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物联网赋能: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能控体系
全要素精准计量: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数据根基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智能传感设备(智能电表、水表、气表、蒸汽流量计、温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对电、水、气、热等多种能源介质以及重点用能设备(空压机、冷水机组、电机、锅炉、照明系统)的实时、分项、分级计量。
台达电子在其全球工厂部署了数万台高精度智能电表与传感器,对生产线、空调系统、空压站、照明等环节实现分钟级能耗数据采集,构建了细颗粒度的能源消耗全景视图。这种精准计量能力是发现节能潜力、评估节能效果、支撑管理决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超高层绿色建筑典范,安装了逾万个传感器,对空调、电梯、照明、机电设备的能耗进行毫秒级监测与分析,为精细化能效管理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塑造了运维管理高质量标杆。数据驱动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智能诊断与优化:驱动能效的“高质量”跃升
将采集的海量能耗与环境数据汇聚至云端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AI算法及设备机理模型,实现能耗异常诊断、能效对标分析、运行参数寻优。
海尔中央空调依托其智慧云平台,结合物联网采集的海量机组运行数据(冷媒压力、温度、压缩机状态、环境参数)与负荷需求数据,应用AI算法动态调整冷水机组启停组合、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却塔风机转速等核心参数,实现系统整体COP(能效比)最大化。这使得其大型公共建筑客户群在制冷季平均节能率达到15%以上,用技术实践诠释了高质量发展中的效率革命。
三一重工的“灯塔工厂”基于IoT平台构建能源管理系统,AI模型通过分析机床、焊接机器人、喷涂线的能耗模式,精准识别设备空转、过度待机、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能源浪费点”,并自动给出优化建议或触发控制信号。这种数据驱动的持续优化循环是精细化运行优化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
预测性维护与柔性调控:提升设备可靠性与能源韧性“高质量”
物联网技术结合AI预测模型,不仅能保障设备可靠性,更能支撑能源系统的智慧调度。
隆基绿能在其硅片与组件生产基地的关键动力设备(变压器、空压机、水泵)上部署振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电压监测装置。平台利用AI模型预测设备性能衰减与潜在故障风险,避免因设备宕机导致的能耗飙升与生产中断,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过程的连续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同时,基于对生产排程和天气(光照、温湿度)的精准预测,优化厂区用电负荷分配,主动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削减高峰电费支出,展现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经济性。
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在其旗下众多酒店部署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结合入住率预测与实时环境参数,动态优化空调、新风、照明的运行策略(如提前预冷/预热、分区分时控制),在保障舒适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整体能耗,实现酒店服务品质与绿色运营水平并重的高质量发展。可靠与韧性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
物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企业能源管理模式。通过构建端到端的透明感知、智能分析、闭环优化的智慧能控体系,企业能够精准识别浪费、优化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足迹,将节能减排转化为可量化、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物联网赋能下的智慧能源管理,不仅是践行绿色低碳责任的工具,更是驱动企业实现资源效率最优、环境效益最大、长期经济性最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