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核心竞争力绝非自发形成,其有效培育必然依赖于科学的优先级设定。这种设定并非简单的资源排序,而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企业有限资源进行战略性聚焦的过程。脱离了明晰的优先次序,“全方位发力”极易演变为资源耗散,偏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航道。本文通过国内知名企业的实践,剖析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优先级逻辑。
优先级一: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宁德时代的壁垒级投入
对于依赖硬科技驱动增长的企业,将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列为最高优先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绝对统治力,正源于此。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与供应链安全压力,宁德时代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石,坚定锚定在材料体系创新与制造工艺的极限突破上。
持续将巨额资源(如2023年研发投入近200亿)投向关键环节。从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麒麟电池CTP 3.0结构创新、到钠离子电池化学体系原创,每一项突破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或成本竞争力。尤为关键的是与湖北宜化等上游企业在锂资源端的深度绑定,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与成本可控。宁德时代的发展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研发为“头等要务”,唯有在最核心的“硬科技”上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壁垒,才能在全球产业链高端获得高质量收益与话语权。
优先级二:极致用户价值定义——方太集团的文化深耕
并非所有企业都以尖端技术为绝对核心。对于高端消费品牌,将深刻理解并定义用户价值置于优先位置,是驱动高质量增长的灵魂动力。方太集团在此提供了卓越范例。在厨电红海中,方太拒绝陷入价格战与技术参数的简单比拼,而是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锁定在对中国家庭“仁爱文化”与现代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持续挖掘与引领上。
资源强力倾向用户洞察与高端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投入背后,是庞大且持续多年的中国家庭厨房文化研究项目。由此诞生的原创水槽洗碗机(解决中式重油污与空间痛点)、集成烹饪中心(针对中国小厨房空间整合),并非追逐市场热点的短期行为,而是源于对生活方式演变的深度响应。品牌建设上,将高端人文价值(如“因爱伟大”)融入营销体系,重塑产品体验。
优先级三:敏捷生态组织韧性——新希望集团的模式重构
在农业等波动性强的行业,将构建数字化驱动下的敏捷生态组织作为关键优先级,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底层能力。新希望集团近年来的成功转型,深刻印证此道。面对周期性风险与全链路效率提升的挑战,新希望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定位于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贯通与平台化运营能力的重塑。
结论:基于战略定位的优先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导航
从宁德时代的“科技至上”、方太集团的“用户价值深挖”、到新希望集团的“组织生态重构”,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从未平均发力。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引下,设定明确优先级是企业最关键的战略导航。
成功的优先级设定需把握以下核心原则:
战略一致性原则:优先级必须紧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战略定位(科技领先者、用户定义者、生态组织者)及其高质量发展愿景。
核心能力根植原则:优先投入的领域必须是支撑企业生存与获取高质量价值的“根能力”,是其他优势衍生的源泉。
动态评估原则:优先级非一成不变,需随外部环境(技术迭代、市场变迁、产业政策)和内部发展阶段动态审视与调整。
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科学设定优先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取得突破、进而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唯有分清主次、锚定核心、持续深耕,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将核心竞争力从概念转化为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引擎与长效保障。这正是所有追求高质量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深刻领悟并有效实践的战略命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