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品牌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一、解码政策导向:“十五五品牌规划”的战略基石
“十五五品牌规划”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融入国家“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其政策导向清晰而有力: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政策明确要求将科技创新作为品牌价值提升的核心动力。这体现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领先支撑品牌领先。华为持续引领5G及后续通信技术标准,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持续创新,正是响应“十五五品牌规划”中科技强品牌要求的典范。
•绿色转型,责任担当:“双碳”目标下,政策强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品牌基因。“十五五品牌规划”强调ESG理念,要求品牌在环境、社会、治理层面展现责任担当。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伊利打造绿色产业链的实践,都是对“十五五品牌规划”绿色发展导向的积极回应。
•文化自信,价值引领:政策大力倡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品牌文化内涵和软实力。“十五五品牌规划”鼓励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李宁的“中国李宁”系二、构建衔接路径:从政策到宏观方向的实践转化
将“十五五品牌规划”的政策蓝图转化为全行业可感知、可行动的宏观方向,需要清晰的衔接路径:
1.战略解码:将国家规划融入企业品牌战略核心
◦企业需深刻解读“十五五品牌规划”精神,将其核心要求(创新、绿色、文化、质量)作为自身品牌战略升级的顶层指引。这意味着企业品牌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必须与国家规划同频共振。
◦案例:联想提出“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品牌愿景,其智能化转型战略紧密契合“十五五品牌规划”中科技赋能的方向;安踏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既强化专业运动属性(质量),又通过收购国际品牌(如亚玛芬)布局全球市场,响应了规划中全球化与价值提升的要求。
2.方向聚焦:提炼全行业共性宏观发展目标
◦基于政策导向,提炼出全行业品牌建设的共同宏观方向,为企业提供清晰指引:
▪价值创新化:从产品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以核心技术、独特体验、情感连接提升品牌溢价。小米构建AIoT生态,大疆持续革新无人机技术,均致力于价值创新。
▪发展绿色化: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品牌核心竞争力,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广低碳产品与服务。国家电网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国平安深化绿色金融,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代表。
▪表达中国化:深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塑造具有独特东方魅力和时代气息的品牌形象。波司登将中国设计元素融入高端羽绒服,茅台持续挖掘和传播中国酒文化。
▪运营韧性化:增强品牌抵御风险能力,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构建长期可持续的品牌根基。阿里巴巴加强平台治理,京东打造高效韧性供应链,提升品牌信任度。
3.路径协同:多方联动共筑品牌生态
◦政企协同: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如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金融支持)、搭建平台(如中国品牌日)、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企业落实“十五五品牌规划”创造条件。企业则需主动对接政策资源,积极实践。
◦产业协同: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建行业品牌标准,提升“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整体形象。如宁德时代带动电池产业链共同提升技术标准和品牌声誉。
◦跨界融合:推动不同行业品牌间的合作与融合,如科技企业与消费品企业合作(华为赋能汽车品牌智能化),文化机构与商业品牌联名(故宫IP的广泛授权),创造新价值、新体验。
结语
“十五五品牌规划”为全行业品牌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政策航向。实现从政策导向到宏观发展方向的顺畅衔接,核心在于深刻理解国家战略意图,将其内化为行业共识和企业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