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品牌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品牌意识”“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并明确要求通过“十五五品牌规划”的顶层设计,推动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这一规划不仅为央企、国企及大型民企指明了发展方向,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体系。
一、制造业:数智化改造与循环经济双轮驱动
制造业作为绿色转型的主战场,“十五五品牌规划”明确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产业”的战略路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通过数智化改造,将炼油综合能耗降低21%,建成行业首套煤制氢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年减排二氧化碳达25万吨。其“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工程”更被纳入“十五五”重点示范项目,展现规划对重大技术攻关的引导作用。
方太厨具则以“云腾智驱引擎”技术为核心,将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提升至98%,远超国家标准。企业通过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规划》,要求供应商提供RoHS认证,确保原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这种“规划引领+标准执行”的模式,正是“十五五品牌规划”中“强化品牌战略与整体战略协同”要求的具体实践。
二、消费品行业:从源头减碳到全链条绿色化
消费品行业在“十五五品牌规划”指导下,正加速构建“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闭环体系。蒙牛乳业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9000万棵树木,打造沙漠绿洲有机牧场;同时用数字化环保周转箱替代传统纸箱,年减少树木砍伐206万棵。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规划中“推动产业链绿色化”的要求高度契合。
海尔智家则通过“6-Green”全生命周期战略,将再生塑料应用比例提升至30%以上。其数字孪生技术验证的12种工艺路线,使实际生产线调试周期缩短40%,年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这些实践印证了“十五五品牌规划”中“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指导价值。
三、服务业:绿色金融与循环经济创新融合
服务业在“十五五品牌规划”引导下,正探索“绿色服务+数字经济”新模式。转转集团通过“官方验”体系促进闲置物品流转,2022年累计碳减排66.8万吨,其参与制定的《二手交易平台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这种“标准引领+市场驱动”的模式,正是规划中“完善绿色品牌标准体系”要求的生动体现。
四、技术趋势:数字孪生与绿色材料引领未来
“十五五品牌规划”明确提出“加速装配式建造、低碳材料与绿色技术普及”的目标。城越UrbanLab发布的《建筑科技创新实践报告》显示,AI生成式工具、数字孪生技术已应用于建筑全周期管理,如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通过虚拟仿真优化工艺,能源利用率提升18%。
在材料领域,比亚迪采用水性免中涂工艺,使涂装VOCs排放降低50%;顾家家居研发的水基溶剂生态皮,实现危废零排放。这些创新成果,正是规划中“推动绿色技术突破”战略的落地体现。
五、政策协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的通知》要求,99家央企中56家已制定专项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战略引领力指数达66.30。浙江省在“十五五品牌规划”引导下,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将绿色工厂星级提升纳入考核,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据此创新“ESG绿色能效贷”,精准支持企业绿色升级。
“十五五品牌规划”的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政策文件里,更落实在九江石化的数智工厂、蒙牛的沙漠牧场、转转的循环平台等一个个鲜活案例中。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制定、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中国正加速构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绿色品牌矩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