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品牌建设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取得显著进展,但“十五五”时期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竞争与产业升级压力。在此背景下,十五五品牌战略需以“动态调整与方向聚焦”为核心,通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与政策导向,推动全行业品牌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宏观布局,必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品牌定位、价值主张与实施路径,确保品牌战略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自信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一、动态调整:全行业品牌战略的灵活性适配
1. 政策导向下的战略转向
国家“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战略等政策调整,要求品牌快速响应。例如,能源行业需从“传统能源依赖”转向“新能源主导”,国家电投通过“光伏+治沙”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中国石化推进“氢能产业链”布局,塑造“绿色能源”品牌形象。十五五品牌战略需建立政策监测机制,例如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设立“品牌战略调整小组”,确保品牌定位与国家政策同步。
2. 技术变革下的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倒逼品牌从“产品导向”向“服务生态导向”转型。制造业需通过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精度,例如徐工机械通过“灯塔工厂”建设,提升工程机械产品可靠性;零售业需通过全渠道融合优化用户体验,例如京东通过“即时零售”模式,实现商品“小时达”服务。十五五品牌战略需将数字化能力纳入品牌核心价值评估体系,例如美的通过“美云智数”平台,推动从产品制造到服务生态的转型。
3. 市场需求下的价值重构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品牌需从“功能满足”转向“价值认同”。例如,安踏通过“冠军店”模式,将品牌文化与消费者情感深度绑定;百雀羚通过“东方草本护肤”定位,吸引年轻消费者。十五五品牌战略需建立用户情感连接机制,例如小米通过“小米之家”线下体验店与线上社区互动,提升用户粘性;中国联通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二、方向聚焦:全行业品牌战略的核心发力点
1. 聚焦“技术创新”:构建“硬核科技”品牌壁垒
十五五品牌战略需将创新作为核心引擎。科技行业如中兴通讯通过5G核心专利布局,构建“通信技术领导者”形象;中芯国际聚焦芯片制造工艺突破,推动“中国芯”品牌价值跃升。品牌需形成“研发-专利-标准-品牌”的闭环,例如华为将年营收的15%投入研发,推动鸿蒙系统生态构建;京东方通过“ADS Pro”显示技术突破,从技术追赶者跃升为行业领导者。
2. 聚焦“绿色转型”:塑造“低碳先锋”品牌形象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十五五品牌战略需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隆基绿能通过光伏技术创新,既实现绿色转型,又构建“绿色科技”品牌形象;伊利通过“种养一体化”模式,推动乳业全产业链减碳。品牌需建立碳足迹追溯体系。
3. 聚焦“全球布局”:打造“国家名片”品牌矩阵
十五五品牌战略需推动品牌国际化,依托“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标准与服务。中国交建通过共建“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打造“中国建造”国际名片;中国电建依托水电工程经验,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场。品牌需建立跨文化融合能力,例如中国能建通过“本地化团队”策略,确保技术标准与品牌价值在全球市场落地;传音控股针对非洲市场推出“四卡四待”手机,巩固新兴市场地位。
结语:以“十五五品牌战略”引领品牌强国新征程
“十五五”期间,十五五品牌战略将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抓手。通过动态调整的灵活性、方向聚焦的精准性、实施路径的落地性,全行业将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著品牌。这不仅需要企业将品牌战略融入发展血脉,更需政策、行业、社会的协同发力,共同书写中国品牌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