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品牌建设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十五五品牌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全行业品牌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如今,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期,科学评估其效果对进一步优化战略执行、提升中国品牌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破传统品牌全国同质化的发展模式,鼓励企业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与消费习惯,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品牌生态。从当前实践看,这一战略已初步显现积极效果。许多企业通过深入落实“十五五品牌战略”,实现了品牌区域适应性与市场竞争力的双提升。
效果首先体现在市场渗透率的提高上。一批行业领军品牌通过推进“十五五品牌战略”,以区域差异化策略有效打开了地方市场。例如,白酒品牌剑南春在“十五五品牌战略”指引下,在川渝地区强化其地域文化名片的定位,推出“川酒宴享”系列主题产品;在华东市场则主打“柔顺醇香”口感与高端礼赠场景,实现区域销量显著增长。家电品牌美的集团积极响应“十五五品牌战略”,在南方市场推出防潮防霉系列空调及家电,在北方则主打耐低温、防干燥产品,区域市占率稳步提升。
其次,“十五五品牌战略”有效激发了区域消费潜力。区域差异化策略使品牌更贴近本地需求,提升了消费认同。食品品牌良品铺子依托“十五五品牌战略”,在西南地区推出麻辣口味零食矩阵,在华南则开发清淡及果干系列,有效激活区域购买热情。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在“十五五品牌战略”框架下,针对一二线城市推广高端新能源车型“极氪”,在县域及农村市场则强化“博越”等性价比车型的渠道建设,实现全域市场覆盖。
品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带来的另一重要效果。区域差异化倒逼企业加强区域洞察与产品创新。乳业龙头伊利集团在“十五五品牌战略”引领下,针对西北牧区推广传统醇厚型乳品,在东部沿海则发力低脂、高蛋白功能性产品,推动研发资源精准投放。运动品牌李宁围绕“十五五品牌战略”,在北方突出冬季运动装备科技,在南方则强化跑步与轻户外品类,带动品牌创新活力。
然而,评估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在执行“十五五品牌战略”时区域差异化程度不足,仍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一些品牌在区域策略中未能有效协调整体形象与区域特性,导致品牌识别度下降。这反映出“十五五品牌战略”在实施层面仍需加强分类指导与成效跟踪。
总体来看,“十五五品牌战略”推动的区域差异化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增强了品牌的市场穿透力和消费亲和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区域实施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工具精准把握区域需求,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前提下灵活创新,最终实现“十五五品牌战略”提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