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已从单一维度升级为品牌价值与数字技术的双重博弈。国家层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需通过“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举措,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品牌战略深度融合。这一政策导向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核心框架——品牌建设不再局限于形象塑造,而是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重构价值链条,实现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面升级。
一、政策驱动:“十五五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逻辑
“十五五”期间,国家将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双化协同)列为战略重点。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要求,企业需将品牌战略作为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推动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这一政策导向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明确方向——品牌建设不再局限于形象塑造,而是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重构价值链条,实现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面升级。
具体而言,企业需从三个维度响应政策:
战略闭环管理:将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一体部署,完善品牌架构、保护与传播管理。例如,能源类央国企可结合“双碳”目标,通过参与国际能源论坛提升品牌曝光量;基建类企业则可借助“一带一路”项目,在海外市场中强化品牌认可度。
品牌资产培育: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与文化赋能,系统提升品牌价值。中国电科聚焦电子信息领域,以“科技强军、产业报国”为使命,构建科技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中品牌资产培育的典型实践。
国际化布局: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输出中国标准与技术,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中国交建通过共建“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打造“中国建造”的国际品牌名片,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国际化路径提供了参考。
二、战略协同:品牌价值与数字技术的双向赋能
“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核心在于实现品牌定位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赋能”。以制造业为例,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显示,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例如,海尔集团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将员工重组为“链群小微”,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60%,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高效决策,这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中技术赋能品牌传播的生动体现。
具体实践路径包括:
品牌定位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将品牌核心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标签。鄂尔多斯羊绒服装集团通过长期主义理念,坚持原创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将“温暖全世界”的品牌定位与绿色原料网络结合,80%产品可追溯,塑造了受尊重的品牌价值。
技术赋能品牌传播:构建“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跨界合作”的数字化传播矩阵。安正时尚集团通过“从价格到价值”的战略跃迁,利用内容营销突破碎片化消费时代的限制,实现品牌质价比增长。
供应链数字化协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品牌供应链的透明化与柔性化。美的集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产品良品率提升8%,交付周期缩短40%,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中供应链协同的典型案例。
三、结论:以“十五五品牌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期间,品牌战略与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融合,本质上是企业应对市场变革的核心能力重构。通过政策响应、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企业不仅能提升品牌竞争力,更能为国家双化协同战略贡献力量。正如安正时尚集团通过内容营销实现品牌价值跃迁所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落地需要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推动品牌从“规模导向”向“质量效益导向”转型。唯有如此,企业方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先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