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品牌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五五品牌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部署,其核心不仅在于单个企业的品牌提升,更在于推动全产业链、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与价值共创。在十五五品牌战略框架下,“协同合作”成为驱动中国品牌整体升级的关键引擎。深刻理解并实践协同合作的核心模式,是落实十五五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品牌生态的必由之路。
十五五品牌战略强调产业链协同,构建共生共赢的品牌生态圈。这要求企业打破传统竞争思维,与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链整体品牌价值与竞争力。京东的品牌实践深刻体现了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这一要求。其通过“奔富计划”与全国数千家农产品企业、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利用自身供应链、物流、营销能力赋能地方特色品牌(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打造“产地直供”的品质背书。京东不仅提升了平台品牌的可信度与责任感,更带动了区域农业品牌的价值跃升,形成了“平台+产业带”的协同品牌矩阵,这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倡导的产业链协同模式的典范。
十五五品牌战略突出文化协同,打造国潮品牌共同体。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各行业品牌形成合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美学。中国李宁的品牌复兴,引领了一场跨行业的“国潮”协同运动。其不仅自身在产品中融入敦煌、故宫等文化IP元素,更积极与红旗汽车推出联名款汽车模型,与太平鸟等服饰品牌共创“中国设计”主题系列,与人民日报新媒体等机构合作传播青年文化。中国李宁通过构建“国潮生态圈”,将单一品牌的文化表达升级为多行业共振的文化现象,放大了“中国设计”的全球声量,这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所期待的文化协同效应。
落实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协同合作,需把握以下核心要点:
1.战略共识为先导:深刻理解十五五品牌战略对国家品牌崛起的整体布局,明确协同合作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必然路径。企业需超越自身利益局限,树立“大品牌观”,主动寻求与产业链伙伴、互补行业甚至竞争对手在共同目标下的合作可能,形成价值共创的战略共识。这是实践十五五品牌战略协同模式的思想基础。
2.机制创新为保障:建立高效、透明、互惠的协同合作机制。响应十五五品牌战略对创新生态的要求,探索技术共享平台(如专利池)、数据互通协议、联合研发中心、品牌联盟标准等新型协作形式。通过契约设计、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确保合作可持续、成果可共享、风险可共担,为十五五品牌战略落地提供制度支撑。
3.资源互补为核心:精准识别并高效整合协同伙伴的核心能力资源。依据十五五品牌战略对不同行业的要求,发挥制造企业的技术优势、互联网企业的流量优势、文化机构的内容优势、零售企业的渠道优势等,通过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品牌合力。避免同质化竞争,聚焦差异化能力整合,最大化协同价值。
4.价值共创为目标:协同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创造新市场、新用户、新价值。围绕十五五品牌战略关注的绿色低碳、智能科技、文化体验等方向,联合开发新产品(如碳中和联名款)、打造新场景(如文旅融合体验)、传递新理念(如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协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高层次需求,提升中国品牌的整体价值感与吸引力。
十五五品牌战略为中国品牌由单点突破转向协同共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全行业视角下的协同合作,不再是可选项,而是落实十五五品牌战略、应对复杂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如京东的产业链赋能、比亚迪的技术朋友圈、中国李宁的国潮共同体所示,唯有打破边界、开放协作,方能汇聚成中国品牌的磅礴力量。在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引领下,通过深化协同模式、把握合作要点,中国品牌必将构建起更具韧性、更富创新、更可持续的全球品牌生态,迎来群星闪耀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