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品牌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一、评估体系与“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协同:价值导向的深度契合
“十五五品牌战略”强调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文化赋能。这要求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必须超越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多维协同的评价框架:
•创新协同:评估需关注研发投入强度、核心技术自主性、专利转化效率等。例如,华为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在5G、芯片等领域的突破,是其品牌价值在全球市场屹立的核心支撑,完美契合“十五五品牌战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
•质量协同:“十五五品牌战略”将质量视为品牌生命线。评估体系需纳入产品/服务质量一致性、用户满意度、质量事故率等指标。海尔以“人单合一”模式驱动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是其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的基石,体现了“十五五品牌战略”对卓越品质的追求。
•绿色协同:“双碳”目标下,“十五五品牌战略”要求品牌践行可持续发展。评估需考量碳排放强度、绿色供应链管理、环保技术应用等。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循环利用布局,是其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了“十五五品牌战略”的绿色发展导向。
•文化协同:品牌承载文化自信。评估需关注品牌文化独特性、文化元素融合度、文化传播影响力等。李宁通过“国潮”设计成功激活品牌,将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运动时尚深度融合,其品牌价值的跃升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文化赋能理念的生动实践。
二、评估体系与企业内部运营的协同:驱动管理升级
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不仅是测量工具,更是管理抓手,需与企业内部运营深度协同:
•战略协同:评估指标应直接反映企业品牌战略目标,成为战略执行效果的“晴雨表”。在“十五五品牌战略”指引下,企业需将品牌价值目标分解至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环节。
•组织协同:品牌价值评估需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协作。评估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需要市场、研发、生产、人力、财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例如,格力电器对“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承诺,贯穿于其研发、制造、营销全链条,评估体系需能捕捉这种跨部门协同带来的品牌价值增量。
•资源协同:评估结果应指导资源优化配置。识别品牌价值驱动要素中的短板,有助于企业精准投入资源(如研发资金、营销预算、人才引进),最大化品牌价值提升效率,服务于“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资源优化配置要求。
三、评估体系与外部生态的协同:构建价值共识
品牌价值不仅由企业创造,更在市场中实现,需与外部生态协同:
•市场协同:评估需纳入市场份额、品牌溢价能力、消费者忠诚度等市场表现指标,反映品牌在竞争环境中的实际地位。评估结果应能有效传递给投资者、合作伙伴及消费者,形成市场对品牌价值的共识。茅台的高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忠诚度是其市场地位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估其品牌价值的关键维度。
•社会协同:“十五五品牌战略”强调品牌的社会责任。评估体系需考量企业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如公益投入、员工关怀、商业道德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品牌长期价值的保障。阿里巴巴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实践,是其品牌社会价值的重要构成。
结语
构建服务于“十五五品牌战略”的企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协同”。它必须与国家战略导向协同,引领企业向创新、质量、绿色、文化方向迈进;必须与企业内部管理协同,驱动战略落地、组织优化和资源高效配置;必须与外部市场和社会生态协同,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