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品牌竞争格局深刻演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品牌建设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与攻坚期。实施系统化、全局性的“十五五品牌战略”,不仅是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路径,更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挑战的关键举措。在推进“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布局资源整合与升级策略,也必须高度重视潜在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核心策略在于多维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升级。这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竞争边界,以品牌价值为引领,实现技术、产业链、文化等资源的深度协同。华为的成功印证了这一路径。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华为持续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强化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攻关,其鸿蒙操作系统、昇腾AI芯片等突破性成果,不仅保障了自身业务连续性,更将“华为”品牌打造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标杆。这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倡导的,通过整合全球顶尖智力资源驱动品牌跃升的生动实践。
产业链韧性与协同是“十五五品牌战略”落地的根基。强大的品牌需要强大且安全的产业链支撑。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导者,其成功不仅源于技术领先,更在于构建了覆盖上游锂矿资源、中游材料制造、下游电池回收的垂直整合能力,并与比亚迪等车企深度协同,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球话语权。这种基于产业链安全的资源整合模式,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保障。海尔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研发、制造、物流等全链条资源优化配置,赋能自身及生态品牌(如卡萨帝、三翼鸟),提升了整体产业响应速度与抗风险能力。
文化赋能与价值共鸣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塑造全球认同的灵魂。李宁通过“中国李宁”系列,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设计深度融合,其“悟道”、“少不入川”等产品引发全球“国潮”热潮,实现了品牌价值重塑。茅台则持续挖掘中国酒文化精髓,通过国际化表达传递东方生活美学,巩固其高端品牌形象。“十五五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建立情感连接与价值认同。
然而,推进“十五五品牌战略”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亟需系统性防控:
•合规与地缘政治风险:国际监管环境日趋复杂严苛。小米在印度遭遇的合规审查与资产冻结事件警示我们,实施“十五五品牌战略”必须强化对目标市场法律法规、数据安全(如GDPR)、贸易壁垒(如碳关税)的深入研究,建立专业的合规团队与风险预警机制。TikTok在全球多国面临的数据安全审查压力,也凸显了地缘政治因素对品牌国际化的重大影响。
•技术脱钩与创新风险: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隐患。“十五五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将自主创新置于核心地位,如华为持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构建备胎技术体系。同时,需警惕因过度追求短期市场效益而忽视长期技术积累的风险,确保“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创新驱动力。
“十五五”时期,全行业品牌战略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总纲,中国企业需在积极整合全球技术资源、锻造安全韧性的产业链、深化文化赋能的同时,筑牢合规风控、技术自主、供应链安全、声誉管理的防火墙。华为的科技突围、宁德时代的链式整合、李宁的文化焕新、茅台的匠心传承,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揭示了风险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唯有坚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方能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竞争中行稳致远,将“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国品牌闪耀全球的璀璨现实,最终实现从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