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品牌建设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识。“十五五”时期是实现创新引领、全球价值链跃升的关键攻坚期,“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全面纵深推进,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与可落地的协同模式双轮驱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全行业的创新实践相结合,方能真正释放“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巨大潜能。
缺乏系统性的政策引导与适配的落地机制,“十五五品牌战略”恐将陷入“口号响亮、行动乏力”的窘境。因此,政策精准发力与模式有效落地的紧密结合,是决定“十五五品牌战略”成功与否的生命线。
一、政策支撑:构筑协同生态的制度基石
顶层规划引领方向,明确协同路径:国家出台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等文件,已将品牌提升工程置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这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跨领域协同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与方向锚定。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形成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龙头,联合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以及蔚来、小鹏等整车厂的紧密协同生态,有力支撑了“十五五品牌战略”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二、模式落地:从政策到实践的关键跃迁
平台化运作:构建高效协同引擎:政策引导下,众多企业构建了推动“十五五品牌战略”落地的实体化协同平台。阿里巴巴打造的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整合平台消费大数据与趋势洞察,赋能李宁、安踏、农夫山泉等品牌精准研发新品。如农夫山泉茶π系列结合TMIC趋势洞察迅速迭代口味与包装,实现品牌年轻化升级,体现了“十五五品牌战略”在数字赋能下敏捷落地的特点。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则汇聚全球产学研资源与小微创客,围绕智慧生活痛点共创解决方案,实现了“十五五品牌战略”开放式协同的规模化应用。
产业集群升级:地方政策驱动区域协同:地方政府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政策,如珠三角家电、长三角集成电路、成渝电子信息等集群培育计划,为“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区域协同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浙江,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宁波“中国模具之都”建设,推动海天塑机、舜宇光学等企业与周边中小模具厂深度绑定,形成紧密配套能力。这种集群内协同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与响应速度,将“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效能释放融入地方产业升级实践。
三、双轮驱动的典范实践与深化方向
技术攻坚与国家意志共振:中国商飞C919项目是“十五五品牌战略”在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协同样板。国家专项政策提供研发资金保障、适航审定支持,并协调产学研资源;商飞作为主制造商联合中航工业、中国航发、宝钢等数百家单位协同攻关,最终突破技术封锁。政策护航与产业协同的无缝衔接,为“十五五品牌战略”在国之重器领域的突破树立标杆。
结语:政策为基,协同致远
“十五五品牌战略”的宏伟蓝图,唯有依靠政策精准滴灌与模式务实落地方能化为现实。顶层设计指明方向,专项资金化解痛点,标准规范构筑基石;而平台化运作、集群化升级、“链主”牵引等模式,则为战略实施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未来,“十五五品牌战略”的推进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性与配套性,打通部委间、央地间的政策壁垒;完善动态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协同关键环节;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协同动力,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响应-合作深化”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