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十四五”末启动组织架构深度调整,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指引,聚焦部门协同设计,探索出一条战略与组织协同进化的实践路径。
一、部门协同设计的核心逻辑:从“条块分割”到“战略协同”
“十五五品牌战略”要求企业从“产品竞争”转向“价值共生”,而传统组织架构中部门间“各自为战”的模式导致战略目标与执行动作脱节。星耀集团在战略规划中发现,原有架构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品牌目标与业务目标割裂,部门间缺乏统一方向;二是用户需求响应周期长,从市场洞察到产品迭代需经过10—12个审批环节;三是品牌资产管理分散,不同事业部的传播内容缺乏统一性。
二、部门协同设计的关键举措
(一)战略解码:将“十五五品牌战略”转化为部门行动目标
星耀集团通过“战略解码工作坊”将“十五五品牌战略”中“成为全球工业智能领域第一品牌”的目标,拆解为技术领导力、客户体验、全球化布局等子目标,并进一步转化为各部门的具体任务。通过这种“战略-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确保各部门行动与“十五五品牌战略”高度一致。
(二)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墙”,构建协同流程
星耀集团推行“品牌项目制”,针对“十五五品牌战略”中的重点任务成立专项小组,由品牌管理中心牵头,联合研发、生产、营销等部门组成虚拟团队。例如:
高端化突破项目:研发部门定制高端材质,生产部门优化生产工艺,营销部门设计体验场景,通过每周例会同步进度,确保品牌承诺与产品交付的一致性;
全球化布局项目:海外事业部制定本土化营销策略,供应链部门优化跨境物流,品牌管理中心统一传播口径,通过数字化看板实时共享数据,缩短决策周期。
项目结束后,部门绩效考核中增设“品牌协同贡献度”指标,强化跨部门协作动力。
(三)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透明
为支撑“十五五品牌战略”的精细化运营,星耀集团投入1.8亿元建设品牌数字中台,整合用户行为数据、市场反馈数据、竞品监测数据。通过AI算法模型,中台可实时生成品牌健康度报告,预警潜在风险。例如:
用户需求响应:2025年Q2数据显示,某区域市场对“节能环保”功能的关注度激增,品牌管理中心立即协同研发部门调整产品演示话术,使该区域订单转化率提升22%;
品牌资产统一管理:通过数字中台,全球各事业部的传播内容需经品牌管理中心审核,确保视觉、口号、故事等IP资产的一致性。
(四)品牌文化共建:从“部门思维”到“品牌思维”
星耀集团通过“品牌大使”计划,选拔各部门骨干参与品牌战略制定,通过“角色转换”强化品牌思维。例如:
研发部门:选派工程师参与用户调研,从“技术导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
生产部门:组织一线员工参观品牌展览,理解“高端制造”背后的品牌价值;
营销部门:开展“品牌故事共创”活动,将“技术领导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传播内容。
三、部门协同设计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星耀集团通过协同设计推动了“十五五品牌战略”落地,但实践中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文化惯性,部分老员工习惯“部门墙”思维;二是资源争夺,业务部门与品牌部门在预算分配上存在博弈;三是长期价值与短期绩效的平衡,部分协同措施的效果需2—3年才能显现。
结语:部门协同设计是“十五五品牌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
“十五五品牌战略”的落地,本质上是组织能力与战略意图的匹配过程。星耀集团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部门协同设计构建战略共识、协作流程、数字平台和文化基础,才能将“十五五品牌战略”从纸面规划转化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