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成果基础上,“十五五”期间中国品牌面临的国际竞争已从产品层升维至生态层。如何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核心,构建兼具抗风险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品牌体系,成为全行业亟待解决的命题。
一、长期规划:以“十五五品牌战略”构建全球品牌生态
(一)价值升维:从商业符号到产业标杆
“十五五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将品牌定位从功能属性转向文化属性,通过价值升维建立竞争壁垒。家电领域的“格力电器”通过“掌握核心科技”战略,将技术研发与国家制造业升级战略绑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蔚来汽车”以“用户企业”理念重构服务价值,通过换电网络与用户社区构建差异化品牌生态。这种价值重构需围绕“十五五品牌战略”建立三维模型:技术原创性、文化辨识度、社会贡献度,推动品牌从商业符号升级为产业标杆。
(二)生态重构: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博弈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背景下,“十五五品牌战略”需推动品牌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零售业的“永辉超市”通过“生鲜供应链+社区服务”模式,在电商冲击下开辟线下消费新场景;工程机械领域的“中联重科”聚焦高空作业平台细分市场,以产品专业化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执行“十五五品牌战略”需遵循“三不原则”:不模仿国际巨头、不盲目多元化、不脱离本土需求,通过“窄众市场深耕+大众市场渗透”实现差异化突围。
二、阶段策略:以“十五五品牌战略”驱动阶段性突破
(一)第一阶段(2026-2027):夯实基础,聚焦核心能力
此阶段需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指引,集中资源打造品牌核心能力。家电领域的“美的集团”通过“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战略,将品牌内涵从家电制造商升级为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提供者;服装行业的“波司登”通过“聚焦主航道、收缩多元化”战略,集中资源打造羽绒服专家品牌。这种聚焦需建立“战略-资源-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品牌发展方向与“十五五品牌战略”高度契合。
(二)第二阶段(2028-2029):加速扩张,深化全球布局
在核心能力基础上,品牌需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导向,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家电领域的“TCL电子”在欧洲推行“定制化电视”策略,根据当地观影习惯调整产品功能;文化产业的“腾讯影业”通过国际合拍片实现文化输出,既履行社会责任又提升品牌国际认知。这种扩张需构建“Glocal”能力体系:在全球设立品牌创新中心,同时赋予区域团队产品定制权,形成“中央统筹+地方创新”的协同模式。
三、实施保障:以“十五五品牌战略”为指引的支撑体系
(一)政策协同:构建品牌发展政策矩阵
将“十五五品牌战略”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战略方向。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信部可联合科技部出台《电动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指南》,推动比亚迪、吉利等企业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品牌理念,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技术标准输出的转型。
(二)人才培育:打造品牌管理专业队伍
在高校设立品牌管理专业,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兼具商业思维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服装行业的“安踏体育”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品牌创新实验室”,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品牌管理人才。
“十五五”期间,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将进入价值重构的新阶段。通过格力、蔚来、复星、永辉、波司登等品牌的实践案例,可清晰看到“十五五品牌战略”的三大核心逻辑:价值升维是基础,生态重构是路径,话语权争夺是目标。这场变革需要政府以战略眼光规划路径,企业以创新勇气突破边界,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历史性跨越。当每个行业都能培育出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品牌时,“十五五品牌战略”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