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探寻产品核心价值:从用户痛点到市场认可的路径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迈迪品牌战略咨询-小迪

更新时间:2025-10-09T02:07:08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核心价值的塑造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始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捕捉,终于通过产品营销获得市场认可,形成完整的价值闭环。本文以飞鹤奶粉、小米SU7、至本等品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产品营销将用户痛点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核心价值。

用户痛点:产品价值的起点

用户痛点是产品价值的起点,也是产品营销的突破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陷入信任危机,洋品牌几乎成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飞鹤奶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痛点——中国宝宝需要更适合自身体质的奶粉。通过58年专注中国人体质研究,飞鹤提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核心卖点,将用户对国产奶粉的疑虑转化为对本土品牌的信任。这一案例表明,产品营销的第一步是找到用户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而非盲目堆砌功能。

痛点转化:从需求到价值的跨越

将用户痛点转化为产品价值,需要企业具备“痛点场景化”的能力。例如,小米SU7在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时,并未单纯强调技术参数,而是通过雷军“亲自为车主开车门”的仪式感,将“高端科技”与“亲民形象”结合,解决了用户对“新能源车是否可靠”的隐性担忧。这种情感化营销策略,让产品价值超越了物理属性,成为用户身份认同的象征。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至本卸妆膏。针对打工人“求职焦虑”的痛点,至本在地铁站投放“产品简历”广告,用“真的会卸”谐音梗强化清洁力,将卸妆需求与求职场景结合。这种场景化营销不仅降低了用户决策成本,更通过幽默感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了低成本高互动传播。

产品营销:构建价值传递的闭环

产品营销的核心在于构建“痛点-价值-认可”的闭环。飞鹤奶粉通过“58年专注中国人体质研究”“一年超1亿次被妈妈选择”等信任状,支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核心卖点;小米SU7则通过发布会悬念制造、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将“性价比”与“高端科技”结合,突破市场认知;至本则利用地铁广告的高客流量,将产品功能转化为求职场景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产品营销需将抽象价值转化为具体场景,并通过可感知的利益点触达用户。

此外,渠道创新也是产品营销的关键。瑞幸咖啡与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通过“国民级破圈”实现年轻化转型;饿了么在春节期间采用“祝你过年不用饿了么”的反套路广告,将品牌信息后置,优先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这些策略表明,产品营销需突破传统渠道,通过跨界联名、情感共鸣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市场认可:价值验证与迭代

市场认可是产品价值的最终验证。小米SU7上市后,通过用户口碑与交付数据持续优化产品,将全年目标提升至13万台;飞鹤奶粉通过“家乡宝贝请上车”公益助农行动,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结合,提升品牌温度。这些案例说明,产品营销并非一次性行为,而是需要持续迭代。企业需通过用户反馈、销售数据、社会责任延伸等方式,不断完善产品价值,形成“价值-认可-再价值”的良性循环。

结语:产品营销是价值传递的桥梁

从用户痛点到市场认可,产品营销扮演着桥梁角色。飞鹤奶粉、小米SU7、至本等品牌的成功,在于它们精准捕捉用户需求,通过场景化、情感化、渠道化的营销策略,将痛点转化为可感知的价值,最终获得市场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营销不仅是策略的执行,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持续响应。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更注重产品营销的创新与迭代,方能在用户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对此内容感兴趣?

希望与您深度交流。如需咨询或探讨,欢迎随时联系迈迪

小迪@迈迪品牌咨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