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量竞争时代,产品同质化加剧,企业突围的关键在于挖掘产品核心价值——即产品满足用户深层需求的独特能力。核心价值不仅是品牌差异化的根基,更是连接用户情感的纽带。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解析企业挖掘产品核心价值的路径及对应的产品营销策略。
一、文化赋能:从历史基因中提炼身份认同
思路解析:
产品若仅强调功能属性,易陷入价格战。而深挖文化内涵,可将产品转化为情感符号。例如,纯铜智能锁品牌通过研究青铜文化发现:铜自古象征权力与地位(如古代“天子九鼎”制度),现代高端场所(别墅、会所)仍广泛使用纯铜制品。品牌跳出泛化的“高贵感”宣传,聚焦“身份感”核心价值,围绕材质(纯铜抑菌)、工艺(精工锻造)和设计(古典与现代融合)构建价值体系。
实践案例:
纯铜智能锁:将传播主题定为“门锁即身份”,在终端展厅设计上融入青铜纹样,并通过短视频展示高端用户的使用场景(如豪宅入户门、私人收藏馆),强化目标用户的身份认同。该策略使其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37%。
产品营销启示: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能将产品从工具升级为身份符号,为产品营销注入灵魂。
二、技术创新:以科技解锁产业链价值
思路解析:
技术是产品价值的放大器。企业需通过技术突破,将资源禀赋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并以此支撑高端产品营销策略。例如慈利杜仲产业依托“植物黄金”杜仲的药用价值,联合科研机构突破全株提取技术,开发出雄花茶、超导电缆等高附加值衍生品。
实践案例:
•绿春园茶业:研发杜仲雄花茶,获“中国杜仲健康茶”认证,带动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
•长通电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超导电缆,攻克外径控制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90%,年营收超3900万元。
产品营销关键:技术升级需与用户痛点结合。例如工业机器人企业聚焦3C电子厂商对精度的需求,以“耐磨性+极速定制”为卖点,通过实测视频将技术参数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利益。
三、场景重构:跨界融合激活新需求
思路解析:
通过“产品+场景”的跨界融合,打破传统使用边界,创造增量市场。成功的场景重构需满足两点:一是贴合用户真实需求,二是与品牌核心价值一致。
实践案例:
•慈利杜仲:推动“杜仲+文旅”融合,依托百年杜仲古树林打造森林康养基地,结合“杜仲花季”采风活动吸引游客,带动产品溢价,2022年入选湖南省道地药材品牌,年产值近11亿元;
•伊利集团:将乳制品与益生菌技术结合,推出常温奶酪棒打破冷链限制;跨界茶饮赛道推出火山矿泉水现泡茶,拓展办公与户外场景。
产品营销策略:跨界需通过全渠道触达目标用户。例如伊利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覆盖电商、直播、线下体验店,形成“场景渗透-需求激发-转化闭环”的产品营销链路。
四、价值主张驱动:以用户思维迭代产品
思路解析:
核心价值的落地需以用户需求为锚点。企业应建立“反馈-迭代”机制,从客户使用场景中提炼真实痛点,避免伪创新陷阱。
实践案例:
•潘潘小厨:价值主张为“地道贵阳菜,越吃越喜爱”。通过建立“地道度评分系统”收集本地顾客反馈,针对性优化菜品(如改良炝锅鱼鲜嫩度,满意度提升15%);开发“贵州节日记忆”系列,回应在外务工者的乡愁需求。
•生活家·巴洛克地板:锁定高端人群对“艺术化家居”的需求,推出仿古手工地板,通过终端展厅复刻欧洲古堡场景,并联合设计师渠道传递“生活即艺术”理念,成为差异化标杆。
产品营销保障:需设立“价值主张守护团”(如潘潘小厨)定期审核产品一致性,确保产品营销不偏离核心价值。
结语:核心价值是产品营销的终极护城河
从纯铜智能锁的“身份感”到慈利杜仲的“一棵树产业链”,核心价值的挖掘需根植于文化、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企业需以用户需求为原点,通过差异化产品营销策略实现价值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