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县域传统产业正通过“新品类创建”实现价值突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改良,而是以区域特色为根基、标准化为杠杆的系统工程,推动“土特产”向高附加值商品跃迁。
一、特色资源:新品类创建的基因库
县域产业的破局起点,在于深挖地理文脉与产业基因。
北京怀柔区构建“1+N”品牌体系,以“怀柔板栗”为龙头,延伸出红肖梨、蓝莓等核心品类,并创新孵化“小碗梨”这一小众果品新品类。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种植、加工、包装全流程规范化,实现“小碗梨”从地方野果到高端商超商品的蜕变。
河北灵寿县则立足地貌多样性,在山区丘陵地带发展狗台仙桃、塔上红薯等特色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与加工升级,将传统作物转化为高辨识度的地域名片。
二、技术赋能:标准化驱动的价值裂变
标准化是新品类创建的核心引擎,贯穿生产、加工到体验全环节。
抚远鲟鳇鱼锅的崛起即典型案例:当地餐饮人陈嘉旭创新开发“一鱼二十吃”技法,将鱼骨、鱼肝等边角料转化为炭烤龙骨、麻油鱼肝等新品类。其后通过《抚远鲟鳇鱼锅》团体标准,对原料处理、烹饪器具、涮品制备等22个环节精准规范,使传统渔家菜进阶为标准化宴席IP。
汕尾市更以“标准化+产业”模式打造“梅陇首饰”,制定《首饰机织链技术规范》等国标,填补行业空白,推动乡镇企业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跃迁。
三、三链融合:新品类创建的生态构建
成功的新品类创建需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深度咬合:
• 纵向延伸:怀柔板栗企业突破鲜果局限,研发冰栗、栗子啤酒等深加工新品类,配套冷链物流与溯源体系,带动800余农户增收。
• 横向融合:灵寿县以桑葚基地为基础,发展果桑种植园、桑蚕文化园、生态餐饮三产联动模式,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复合收益链。
• 体验增值:抚远鲟鳇鱼锅结合文旅场景,开发预制菜礼盒与沉浸式鱼宴体验,通过“市集+文旅+直播”立体营销,单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四、机制创新:可持续新品类创建的保障
新品类创建的可持续性依赖三大支撑:
1. 技术联姻:怀柔联合中科院攻克红肖梨保鲜技术,破解鲜果季节性瓶颈;
2. 产权保护:汕尾推动“陆河青梅”等地理标志认证,以品牌壁垒提升溢价空间;
3. 利益共享:灵寿县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让农户在红薯产业链中分享加工与旅游收益。
县域传统产业的突围密码,在于将地域禀赋转化为标准化、差异化、高价值的新品类体系。从怀柔小碗梨到抚远鲟鳇鱼锅,这些成功实践印证:唯有通过系统化的新品类创建,在保留文化基因的同时注入现代产业要素,方能在消费升级浪潮中赢得不可替代的生态位。这不仅是产业的进化,更是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到价值创造的关键跃迁。